来周围官员对袁绍成的嗤笑与抨击:
你跑去关外立了点狗屁军功。
“呵呵,狗屁军功。”
李老回过头来品味一番,甚至笑出了声,
“这要让老夫知道是从谁开始说的这狗屁不通的话,我非要他好看不可。
你行你也去立一个啊?
功成之后,老夫头拧下来给你蹴鞠!”
李老虽早已监视着袁绍成,却不急着与他接触。
武由敬、梅党、女帝、李宗旭,袁绍成可处于他们四人拉锯的正中心。
只有雪中送的炭,才会让人珍惜。
不是权衡,只是历事久了之后品出的人之常情。
他现在屁颠屁颠的跑去找袁绍成,人家还不一定搭理他,就算搭理了也保不齐两头通吃呢!
“武家私斗,御史案翻案,李宗旭私盐,冬日雪灾……”
四件瞧着毫不相干的事情,把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人整整齐齐的串到了一起。
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“侄儿,老叔提前为你饯行了。”
说着,李老打开了编号12的锦囊,拿出里面的字条,仔细阅读后,把密室里的一切谨慎的封存了起来。
砰。
密室关闭,李老推开了书房的窗子。
不过是初冬,长安城就已经有些寒冷了。
只是做今年的冻死鬼不孤单。
天潢贵胄都得跟着赔命。
值了。
(李老完完全全是古代权贵的三观)
¥¥
李宗旭近日非常火大。
他什么身份?
琅阳郡王,李氏宗亲,人人尊称一声琅主!(原著称呼)
那邙沟出身的贱民,凭什么敢跟他对着横?
啊?他凭什么!他怎么敢?!
不过他有的是办法收拾这贱民。
有些人出生就高人一等,比如他。
他的手段,是袁绍成这贱民这辈子都得仰望的。
天要收你的命,你不得不死,而对于袁绍成,他李宗旭就是天。
李宗旭首先做的,是分裂邙沟这个群体,把袁绍成做的好事宣扬出去。
如此,自然就有人愿意来做他的狗。
‘袁绍成自己靠着龙门场得了平民出身,靠着屁大点军功做了官儿,结果刚一得势就封了龙门场,断了邙沟贱民的出路!他是个忘本的混账!’
第一步,传播流言。
果然不出他所料,其中投靠他的甚至还有条大鱼——跟在袁绍成身边的一位兄弟辛俊。
第二步,自导自演。
李宗旭特意挑选在王公大臣的夜宴上,意图上演一段被邙沟人刺杀的戏码。
在女帝的统治下,大唐一片盛世,所以宫中大小宴会不断。(原著说的)
本来李宗旭最意属的时机是几个月前派皇子和亲时宴请使臣的夜宴。
那时候女帝也在,人也齐全,只要他派人伪装成邙沟人,假意刺杀朔丹使臣,此局袁绍成与邙沟必死无疑。
只可惜老叔(李老)他说什么都不答应让自己插手夜宴。
无奈他只好等待。
待皇子离京以后,他本想再次动手,结果户部尚书猛猛哭诉国库空虚,本就心虚的李宗旭只得安静蛰伏一段时日。
恰好盘下来的盐矿也需要整顿安排,各路关卡也需要疏通打点,李宗旭就暂停了收购邙沟土地的计划。
如今冬日临近,那些当官儿的都要去筹备冬日物资了。
钱他出,衣服他出,名声他赚,宴会他办。
为了嘉奖他的功绩,此次宴会女帝也会出席,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,万事俱备也。
尤其他还收到了密报说:顾心医与袁绍成是一伙儿的,为的是调查御史案与烙印。
结合着这整个秋天,顾安都以治疗心疾的名义来王府,李宗旭一下子就想到了,顾安很有可能趁机窥伺到了他的计划。
于是,李宗旭将计就计。
只等着完成自己目的的同时,抓住顾安伸出来的爪子。
宴会开始,歌舞升平。
端着酒杯,坐在高位的李宗旭笑得灿烂。
瞧瞧,今天在场的所有人,但凡和他作对的,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。
而今日以后,邙沟的土地是他的,贩盐的金银是他的……
太舒爽了。
干了这杯,敬今天!
第34章 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(3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